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大力发展,水产养殖密度大大提高,水环境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存在,养殖水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,极大地影响了养殖动物的生长,严重的会引发养殖动物中毒死亡。
所谓中毒,就是机体大量或过量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,引发器官、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或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者死亡,称中毒。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害物质的浓度有关,多呈浓度——效应关系。
池塘毒素按养殖池塘中有毒物质的来源与种类细分,有很多方面。现将养殖池塘的有毒物质的来源和种类小结如下:
1、藻类毒素:主要是神经毒素和肝毒素;
2、微生物毒素:主要是病原细菌的内毒素、外毒素和真菌毒素;
3、有机质厌氧分解过程中的有毒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:如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组胺、亚硝铵等;
4、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(重金属、染料等)、杀虫药和抗菌药等的残留或与水环境中其他物质反应的新物质;
5、环境污染:如工业和农业污水等。
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罗非鱼养殖中,因底质恶化而引起疑似细菌性继发性感染暴发,造成8000斤死鱼损失的处理案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、时间地点:
1、时间:2019年8月21日
2、地点:广西防城港市华石镇南湾水库黄老板养殖区
3、技术人员:安桂水产广西沿海区经理李玉年
二、养殖情况:
1、养殖面积:100亩
2、平均水位:7米
3、水色:绿色、少量蓝藻
4、水温:27℃
5、主养品种:罗非鱼,规格0.5~0.9公斤/条,存塘鱼5万公斤
三、基本检测:
1、pH值:7.2
2、氨氮:0.6
3、亚硝酸盐:无
四、水库养殖情况:
1、2019年8月18日,天气闷热,中午和下午时段有淤泥泛岀水面,鱼开始不吃料;
2、2019年8月19日,鱼出现不吃料,死鱼500多公斤;
3、2019年8月20日,鱼继续不吃料,死鱼3000多公斤;
4、病鱼症状:鳃部粘液多,胃有少量积食,肝脏泛黄或白,肠壁薄如透明胶管、内有积水。
五、未岀现死鱼前几天用药情况介绍:
1、使用少量蓝藻药物来处理蓝藻集中区,曾用过有机酸解毒;
2、使用1000公斤石灰,化水后进行全水面的泼洒;
3、曾内服另一公司的护肝药+多维(连用6天);
六、诊断:
因天气反复,养殖水质、底质出现恶化后,导致养殖动物出现慢性中毒,而后在闷热天气时泛底后出现急性暴发疾病,诱发性细菌感染(疑似链球菌)。
七、处理方法:
(一)外用
1、2019年8月21日,使用底莫愁,用量按5亩水体/包使用;
2、2019年8月22日,使用石灰10公斤/亩,颗粒干撒;
(二)内服:
使用鑫洋磺胺甲噁唑 200克+肠绒生 150克+利胆保肝宁 半瓶+优多维 100克,按2500斤鱼的量进行拌料内服,每天1餐,连用5天;
八、回访跟踪:
1、8月23日,即用药后第三天,鱼逐渐吃料正常,肝脏、肠道明显好转;
2、8月25日,即用药后第五天,鱼病已基本痊愈,剖检可见肝脏、肠道正常,且已恢复正常上料。
九、小结:
1、底莫愁,本品可在改底解毒后能使底部的泥土变松,使解毒后的残饵和死藻微粒悬浮,从而为有益微生物提供了营养源;
2、磺胺甲噁唑是常用的广谱抗生素,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;
3、利胆保肝宁系由植物提取、微生物及生物活性酶组成,添加特殊开胃素、消食健胃、疏肝利胆、清热解毒,具有保肝、利胆、泻下、利尿作用;
4、肠绒生由葡聚糖、甘露寡糖、核苷酸、维生素和甘草组成,对肠道修复再生、排毒解毒和诱食效果突出,同时也能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。可在任何时期(发病期、生长期、恢复期等等)都能拌料内服;
有毒物质引起中毒死亡,大家比较关注。但一时没有造成死亡和病症的慢性中毒,则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。如鱼类肝肿大、腹水、厌食、痴呆等,一直到出现死亡才受到关注,但往往为时已晚。
因为出现零星死亡时,整个池塘的养殖动物都已经慢性中毒,体质明显下降、生理紊乱、肝胰受损严重,不用药则已,一旦用药就会更加严重,因为用药加重了动物肝胰腺的负担,毒上加毒。
因为水质和底质恶化,导致肝脏出现问题,再继发性细菌病,容易引起养殖对象大批死亡,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建议各位养殖户朋友,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地调水、改底,以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